中国开云app下载官方网站 截至目前,高新区落户机器人产业链项目66个,其中直接从事与机器人及相关配套项目40个,总投资逾116.38亿元;已建成投产的机器人项目,涉及汽车、家电、信息技术、食品、物流、仓储等多个行业的集成应用。
没有人会怀疑,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的时代正在到来。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提高,产业的转型升级,“机器人”已经替换“世界工厂”成为国内制造业最炙手可热的概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36个城市,40多个产业园区重点布局机器人产业。
就是在这样一个“百舸争流”的竞争氛围中,青岛高新区成功“抢跑”——成为科技部批准的首个“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这不仅意味着青岛机器人产业正式进入国家产业布局的版图,更为青岛机器产业的持续“领跑”,提供了战略性机遇。
领先半步,“青岛造”机器人收获话语权
高新区的成功抢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机器产业发展趋势的超前判断和率先布局。用高新区有关负责人的话说,就是“领先半步”。
早在两三年前,在机器人产业被“引爆”的前夜,高新区就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开始编写《青岛国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并在这一规划的指引下,全面布局。
于是,现在,当人人都在谈论工业4.0,都在畅想智能制造的时候,当许多城市开始跑马圈地为机器人产业园寻找土地资源的时候,青岛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青岛造”机器人已在业界拥有了相当的话语权。
在高新区的高端智能制造事业部,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目前,高新区落户机器人产业链项目66个,其中直接从事与机器人及相关配套项目40个,总投资逾116.38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的机器人项目,涉及汽车、家电、信息技术、食品、物流、仓储等多个行业的集成应用。
有关负责人如数家珍地介绍,华东机总投资5.5亿元、占地206亩的华东机械公司一期投产,所开发的重载锻造操作机器人已投入市场;宝佳智能工业机器人项目拥有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饲料生产等行业,2013年仅高速大负载智能码垛机器人系统一项产品就签订了400台套总价值2.8亿元的供货合同;诺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863课题,自主研发的码垛机器人通过了国家863课题组的中期验收;北洋天青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本体样机已完成,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创想机器人研发的蜘蛛人捡拾机器人已出口土耳其……
重研发?还是要市场?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在机器人领域,国内原创性的技术与日本、德国、美国还有较大差距。除了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有巨大差距外,在更基础性的传感器、智能化设计方面也有很多问题。整个产业水平还处在价值链的低端。
面对这一状况,业界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认为必须要潜心研发,在减速器等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否则整个产业就会像曾经的光伏一样,陷入低端的过剩。另一种则认为,一头扎在研发里,企业将在无限期研发中“死去”,反而将巨大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企业应该做的是尽快引入国际资本和技术,抢占市场份额。
这两种观点难言对错,其中的是非曲直只有交给公平的市场、交给充分的竞争,才会得到答案。
也许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在机器人产业的培植上,高新区在研发力量的集聚和高端产业项目的引入上,齐头并进。用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吸引、推动产业的发展。
高端研发平台成形
为此,高新区充分依托驻青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建设了一批与机器人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创新平台,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高新区已设立了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山东省智慧机器人研究所、青岛市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
同时,以中科院、中船重工、重点高校为方向,引进中科系、中船系、大学系等15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建成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0个市级研发服务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
高端研发平台的搭建,为高端人才的引入创造了条件。目前,在机电控制、机械制造、电子工程、结构力学、工程装备与技术、控制系统、自动化等机器人相关产业领域,高新区已拥有国内一流专家团队11个。
龙头项目带起整条产业链
而以新松为代表的一批机器人行业龙头项目的引入,则迅速地构建起完备的市场化产业链条,同时,也从市场、从企业的角度,完善着研发的“拼图”。
新松是以我国科技界享有盛誉的蒋新松院士的名字命名,这家隶属于中科院的公司,绝对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龙头老大。它投资36.23亿元在高新区建设新松机器人北方区域总部。主要建设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及产业化基地。建成后主要开发的产品包括各类新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及能源自动化成套装备,将从事高端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并进入海洋装备领域。
而软控科捷机器人在高新区的产业基地主体已基本完工,一期项目即将投产。这家企业拥有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橡胶轮胎智能分拣系统”,注塑机器人产品打破了日本企业的垄断,为富士康研发了iphone5/5s/6机器人组装系统,是富士康集团在机器人领域大陆的唯一合作伙伴……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电、汽车、橡胶轮胎、物流、木工等行业。
青岛海山海洋装备则引领着水下机器人的发展。这家由中船重工核心骨干研究机构710研究所投资设立的企业,重点开展水下机器人、水下自主航行器、拖网船网位仪等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已经研制的产品成功应用于康菲事件、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目前正积极向重要海岛、重要港口、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场所推广……
在诸多大项目的带动之下,整个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链日益完备,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世纪杰创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北大新型服务机器人、繁兴烹饪机器人等一批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纷纷入驻孵化器,使得整个产业内在驱动的力量正在成形。
全国机器人产业“重镇”
成为科技部批准的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无疑将为高新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推力。记者了解到,高新区已为产业的发展设置了新的时间表,那就是至2017年,机器人企业达到80家,产值达到90亿元。至2020年,企业数量突破150家,产值规模达到190亿元,在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全面建成“国家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中国水下机器人之都”、“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基地”。
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达成这一目标,高新区将按照科技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知识、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的集聚,做好相关政策先行先试工作,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共享,不断完善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和政策体系。
以机器人本体制造为核心,建设涵盖集成机器人、原材料与基础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芯片和集成配套件等在内的机器人完整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水下特种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