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机械企业网 当前,如何新增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已成为我国轮胎工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两难选择。轮胎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50%的山东省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怎样抓好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到产能结构优化?专家建议淘汰过剩产能不能搞“一刀切”,应从确立标准入手,分类进行,有保有压,以利于注意保护竞争能力,促进山东由“轮胎大省”向“轮胎强省”过度。
淘汰过剩产能与发展高端产能的“两难”困境
在控制产能总量的形势下,山东轮胎业展现出两幅面孔,一方面是削减落后产能庞大规模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产能总量控制下,发展高端产能受到限制。
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广饶。山东轮胎产量十年来稳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去年总产量的50%以上,广饶县产量占全国的20%以上。国内轮胎企业总数为500多家,山东拥有300家左右,年产量在50万条以下的小轮胎厂占总数的近一半。“中低端产品不能新增产能了,是应该‘动真格’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了。”在山东省最大的轮胎制造基地——广饶西水工业区的盛泰集团,公司总经理宋世良对于轮胎行业产能深有感触。
据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统计,2013年,山东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同比增长15%和19.3%。但增幅分别回落8.8、10.3个百分点。
更令人忧虑的是深层矛盾。“目前,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64.5%,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要进入轮胎行业,这些人认为轮胎还有利可图,但这个利润是薄利多销堆出来的。”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民称,这表明轮胎市场越来越依靠价格竞争,去年以来轮胎价格已跌了30%,企业开工率为70%。
清华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认为,山东轮胎行业大而不强、广而不精的特征非常明显。2013年,世界轮胎业三巨头之一普利司通的销售收入达到200亿美元,相当于山东整个轮胎产业的收入。他认为,山东省轮胎行业产业集中度亟待提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今年2月,山东省发布《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文件显示,山东省将力争用5年时间,有效化解包括轮胎在内的过剩产能。对确需上马项目,则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
对于这一政策的出台,吴金希教授认为,山东省的措施是有力的,不下决心,难以解决轮胎行业结构过剩情况。山东轮胎行业属于结构过剩,低端产品市场饱和、中端产品产销两旺、高端产品国内产能紧缺,基本被普利司通、米其林等国外品牌垄断。但是,要把握好削减低端产品、增加高端产品产能的平衡点。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表示,淘汰“过剩产能”要避免简单的“一刀切”,须厘清“过剩产能”与“落后产能”的异同关系,这是基础性工作。政府决策部门在政策制订方面要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与执行性,提前对市场进行详细调研、分析,避免政策执行方面细节的模糊,
受山东轮胎产能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盛泰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燕明庆介绍,该企业曾为普利司通、米其林等国外品牌代工,公司新上的1200万套高性能、扁平化半钢子午轮胎,50%以上是高端轮胎,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上,且由于国内轿车市场走强,产销两旺,完全符合省政府今年2月文件发展的范围,但是该项目上马时恰恰遇到产能大刹车,难以立项,他心里很焦急。
产能调整不能“一刀切”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对于行业产能控制政策的调整、制订,轮胎界更是有切身感受。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管理部部长王锐表示:“与钢铁、水泥等行业全面过剩不同,轮胎是结构性过剩,调控不能一刀切。”
北京现代产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彭剑彪介绍,以斜交载重轮胎、斜交轻卡轮胎及有内胎的全钢子午轮胎为主的轮胎属于低端产品,产品性能低、经济效益差、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大,产能利用率比较低,山东年产约1亿4千余万条,必须削减。
彭剑彪认为,山东轮胎行业总体产能虽说须控制,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总量控制与产能升级上找到“平衡点”。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民表示,轮胎产能控制的关键点在于结构调整,低端产品可逐步淘汰,中端产能有序引导,高端产品则要鼓励开发、立项、发展。
据盛泰半钢项目技术处处长夏代杰介绍,他们淘汰了年产几十万条的斜交载重轮胎,新落户青州的该项目名称是“绿色高性能子午胎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质量将达到欧盟法规以及国家法规的各项规定,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创新培育出新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抢占国内高端轮胎市场和占有国际高端产品市场。
轮胎结构优化要从分类开始保高压低
清华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提醒,轮胎业是综合性、战略性产业,化解产能过剩不能以“规模论英雄”或者简单地“以削减规模论英雄”,而要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为原则,区别对待处在产业不同层级的企业,树立“以竞争力为衡量产能优劣标准”的观点,推动优势企业持续发展,支持和培育定位有特色且活力十足的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使之成为做强轮胎工业的基石。
王锐建议,化解过剩产能应该标准先行,及早抓紧制定省级轮胎行业准入标准和轮胎产品技术标准,“要提高技术、装备、工艺、能耗、环保、质量等要求,实现企业自发的调整升级,通过市场的手实现落后产能的淘汰,而非行政命令。”
清华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建议,化解过剩产能应由省政府从标准入手,进行分类,提高轮胎行业准入门槛,在轮胎性能、生产过程的环境控制、企业设备硬件、研发队伍等方面提升标准,实现企业的自发转型升级,而不是让新增先进轮胎生产设备的企业为轮胎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埋单。
在山东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张卫国看来,轮胎业要摆脱产能过剩,还要在走出国门“做文章”。“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是我国轮胎企业成本高的重要因素,‘走出去’由单纯的找资源,逐渐向制造、销售的全产业链输出发展,可以优化制造产地分布,转移过剩产能。”
山东省如欲由“轮胎大省”转型为“轮胎强省”,更多应依靠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技术创新,并建立一套良性体制。山东省发改委有关领导指出,企业升级改造我们欢迎,但是现在省政府规定,轮胎行业产能更新升级多少套,企业自身要淘汰落后产能多少套,而且这个政策在全国目前只有山东省在执行。山东盛泰集团公司总经理宋世良认为,如果轮胎企业自身有落后产能,淘汰一批、新增一批既符合现有政策,对企业本身也有好处,但是盛泰集团没有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生产线,如果要上新项目,就面临两难,如果企业要上1200万套项目,到哪去购买1200万套的落后产能指标,如果真能购买,企业将无端花费几十亿的资产,这对企业来说既得不偿失也不符合当下国家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