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来自五个国家的八家龙头企业联合宣布,成立全球首个以二氧化碳衍生材料以及可再生和生物基材料为基础的聚酯纤维产业链。
1、梳理一下这几家企业的分工
芬兰的炼化公司 Neste,是世界最大的可再生柴油生产商,其最大的可再生柴油炼油厂在新加坡,年产量达 260 万吨,负责为该产业链提供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和残渣油脂制成的可再生石脑油。
千代田和三菱商事等机构从 2020 年就开始联手研发 CO2 合成对二甲苯(PX)的技术,并于 2023 年试产成功。在这个项目里,它们负责供应可再生 PX。
隶属于韩国 SK 集团的 SK 致新(SKgeocentric),专门从事基础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同样承担着供应可再生 PX 的任务。
总部位于泰国的因多拉玛(IndoramaVentures),作为全球领先的 PET 制造商,负责提供可再生精对苯二甲酸(PTA)。
来自印度的 India Glycols,负责提供以甘蔗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生物乙二醇。
东洋纺 MC 是东洋纺公司和三菱公司的合资企业,负责供应可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最后是高得运(Goldwin),这是一家被网友称为日本始祖鸟的日本户外品牌,负责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将使用该项目所产的聚酯纤维来生产运动服等产品,并且计划于今年 7 月上市。
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在于千代田等公司开发的利用二氧化碳生产 PX 这一技术。这个项目是依据日本政府在 2019 年 6 月制定的“碳回收技术路线图”设立的,还获得了 19.9 亿日元的拨款。PX 可是生产 PTA 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的关键原料,它们几乎全都用于生产 PET 聚合物,还有聚酯纤维、PET 固态树脂以及 PET 薄膜。
千代田此前曾表示,如果把 PX 的生产原料全部变为二氧化碳,那么每年大概能有 1.6 亿吨的二氧化碳被固定在对二甲苯的生产中,从而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效果。该项目的内容还涵盖了对新型催化剂的改良、催化剂量产技术的开发、工艺流程的开发,以及整个项目的经济性和减碳效果评估等方面。
2、生物质基 PX
生物质基 PX 是指利用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对二甲苯(PX)。
例如,三菱商事、三得利控股有限公司和引能仕株式会社合作的项目中,采用质量平衡方法,使用芬兰 Neste Cooperation 提供的名为 NesteRe 的生物基原料(由 100%生物基原始废弃物和残余物制成,包括使用过的食用油),由引能仕(Eneos)在日本冈山县的水島炼油厂制造生物基 PX。然后,生物基 PX 将转化为 PTA(精制对苯二甲酸),随后转化为 PET 树脂,可用于制造 PET 瓶等产品。
另外,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团队也在绿色对二甲苯(PX)合成路线中取得新进展,他们设计出的合成路线是以木质纤维素资源生物发酵产物(生物基异戊二烯)和甘油脱水产物(丙烯醛)为原料,利用碳化钨催化分子内氢转移串联反应。
与传统的 PX 生产相比,生物质基 PX 的生产原料来自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而非化石资源,这有助于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
目前,一些相关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例如 Virent 公司的 BioForm-PX 技术、Anellotech 等 5 家企业联合开发的 Bio-TcatTM 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提高原料适应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生物质基 PX 有望在聚酯等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我国生物质基 PX 现状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部政策支持生物基材料行业的发展。2021 年 12 月,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将推进生物基材料全产业链制备技术的工程化列为技术创新重点方向,实施关键短板材料攻关行动。2022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生物能源稳步发展、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化学原料等进展明显列入发展目标,并提出要构建生物质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完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评价标准和标识制度以扩大市场应用空间。2023 年 1 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5 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要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等发展目标。
在相关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新进展,例如,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团队设计出了以木质纤维素资源生物发酵产物(生物基异戊二烯)和甘油脱水产物(丙烯醛)为原料,利用碳化钨催化分子内氢转移串联反应的合成路线,该反应可实现 PX 总收率高达 90%。
目前我国生物基材料行业新进入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也出现了一些高成长重点企业。但整体上,相较于跨国公司,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仍有一定差距。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生物质基 PX 有望实现更大的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52455.html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