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胎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下,国内轮胎生产企业步入持续扩展期。但国内市场“内卷”形势依旧,海外投资建厂已成为很多头部企业“突围”的战略选择。2023年,中国胎企海外建厂愈发积极,成本优势、广阔市场、规避贸易壁垒等因素,增强了中国胎企的出海动力。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轮胎企业需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追赶国际巨头,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轮胎市场中分一杯羹。
头部企业纷纷出海
12月16日,赛轮轮胎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赛轮新加坡与墨西哥当地企业墨西哥TD签署了《合资企业协议》。双方拟成立合资公司,投资2.4亿美元建设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此项目为中国轮胎企业首个北美项目。业内人士认为,赛轮轮胎选择与墨西哥当地企业合资建厂,其中一个因素是,墨西哥位于全球更具影响力的北美市场,与美国相邻,“落子”北美或成为公司全球化战略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
12月28日,通用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通用轮胎科技(柬埔寨)有限公司拟投资14.95亿元建设柬埔寨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项目(二期),产能规模包括年产350万条半钢子午胎和75万条全钢子午胎。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投资扩产对于通用股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达产后,将有助于公司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轮胎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下,中国胎企海外建厂愈发积极。
记者了解到,包括通用股份在内,玲珑轮胎、双星轮胎、森麒麟、赛轮轮胎等多家中国轮胎企业在东南亚地区建厂。
“目前,中国轮胎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而海外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通过在海外建厂,直接从当地采购原材料,会大大降低原材料、人工、运输等成本。海外布局,有助于提高中国轮胎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海外市场中,柬埔寨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其市场潜力也不容忽视。”解筱文说。
据中国海关总署12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中国橡胶轮胎出口量为76万吨,同比增长34.6%;1月份至11月份,中国橡胶轮胎累计出口量,为812万吨,同比增长16.4%。
为什么多数的企业选择了东南亚?
这里面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成本这方面。轮胎它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外资品牌的欧美生产基地中,劳动力成本在总的成本中的占比是比较高的,因此它有着这样的一个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产能的一个趋势。那在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这边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产业工人的素质相对比较高,并且中国本身就是轮胎消费的一个重要市场,所以说国际上领先的这些外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中国本土的轮胎的这个产能也有一个迅速的发展。
而进入到了2010年,靠东南亚的这个劳动力成本优势显现了出来,并且它有着一个丰富的橡胶资源,所以说在东南亚现场是一个新的趋势。
那除了成本这方面的因素,第二个去海外驱动南亚建厂的这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贸易壁垒,这也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2007年开始,欧美就已经开始对中国的轮胎设置这个贸易壁垒。到了2017年的时候,经过了十年的时间,那美国已经对中国的乘用车轮胎、卡车轮胎以及非公路轮胎,几乎是全系列的这个轮胎都设置了这个双反调查,加征了双反的关税。
欧洲,中国的卡客车轮胎加装了这个双反关税,这就给中国本土的这个轮胎出口设置了极大的贸易壁垒。
那中国的轮胎企业要想继续的卖到欧美市场,就需要去海外建厂。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从全球市场经验看,全球布局也是国内胎企成为国际一流的必由之路,“走出去”也成为国内头部轮胎企业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
不过,相关专家表示,中国轮胎企业“走出去”只是一种手段,企业本身能力的提高是根本。虽然中国轮胎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距离外资头部轮胎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中国轮胎企业需努力追赶,才能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专家表示,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配套的新能源汽车轮胎以及轮胎替换市场的前景乐观。不过,新能源车对轮胎静音、耐磨、抗压、抓地力、节能等各方面性能的要求比燃油汽车轮胎更高,需要轮胎生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轮胎技术和产品的革新。因此,研发投入情况成为判断一家轮胎企业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目前我国轮胎企业研发投入相比外企偏低的情况尚没有明显改变。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也表示,中国胎企在国外建厂,还要选对“朋友圈”。首先,轮胎企业应当选择与国际贸易组织签订协议比较多的国家,将来在贸易上就会比较便利;其次,应当选择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再次,应当选择一些基础设施完善、投资氛围好、政府干涉少、上下游产业链健全、物流便利的国家。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38737.html
来源:贤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