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和“双碳”战略推进,以绿色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中国产业变革正如火如荼。
作为轮胎制造大国,我国轮胎生产正加速向低碳、智能制造靠拢。各大轮胎企业纷纷将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作为突破点,加快进行生产转型升级,抢抓未来竞争主导权。
轮胎生产是一个系统庞杂的过程,智能化和绿色低碳的生产需求由此催生了诸多智能科技成果面世。不断涌现的先进技术成为了轮胎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推手。
2月9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在山东荣成对“全钢多鼓成型机的研发与开发”、“绿色轮胎循环再制造移动服务平台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专用涂敷式自愈合HEALTECK技术轮胎开发”、“轮胎磨耗机理研究及偏磨预测技术开发与应用”、“高续航舒适型电动汽车专用轮胎开发”和“高性能275/80R22.5低滚阻轮胎配套产品设计开发”6个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为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简称“浦林成山”)。其中,“全钢多鼓成型机的研发与开发”项目的联合开发单位,是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联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绿色轮胎循环再制造移动服务平台技术开发”项目联合开发单位,为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另外,近日,针对轮胎智能、绿色生产,又有两项新技术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轮胎静音材料全自动贴合技术与装备”和“轮胎全氮气硫化电加热技术与装置”两项技术成果顺利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们一致认定,设备的整体技术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了解到,这两项技术成果是由联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亚智能”)独立自主研发,在行业内尚属先例,专门为解决静音轮胎材料自动化贴合以及轮胎硫化的绿色低碳生产需求而生。
作为一家自2017年创立的轮胎装备行业科技型初创企业,联亚智能业务核心聚焦于轮胎产品性能提升的核心装备产业,目前企业拥有数十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覆盖TBR、PCR、OTR类轮胎产品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紧密围绕轮胎行业转型升级的智能化生产需求,致力于解决行业一系列传统痛点,是一家潜力巨大的科技初创公司。
助推轮胎硫化进入“电时代”
轮胎硫化是轮胎制造业终端最主要耗能生产工序之一,在全球“双碳”目标下,降能耗提能效,不断提升轮胎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变得十分迫切。在今年4月1日,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织行业企业完成的《轮胎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和《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这两个行业标准也将正式实施,轮胎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变得更为重要。
锚定高耗能工序的轮胎硫化环节,联亚智能打破传统蒸汽硫化模式,推出全氮气硫化电加热技术与装置,为轮胎企业提供革命性的轮胎硫化工艺,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碳排放,也为地方政府减轻碳排放指标压力。
据了解,现有国内轮胎硫化机的硫化介质均为蒸汽或过热水,因此工厂需要配备庞大的锅炉设备、热水处理系统等装置,不但占地面积大、建造成本高,并且当下绝大多数锅炉是烧煤锅炉,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
此外,传统的硫化技术绝大多数能量随蒸汽冷凝排放浪费掉,造成大量能源浪费,使用传统的蒸汽硫化工艺,其热量用于轮胎硫化的部分的能源利用率约5%。
联亚智能的轮胎全氮气硫化系统“另辟蹊径”,跳出蒸汽硫化模式,使用纯氮气(N2)替代蒸汽作为硫化介质对生轮胎进行硫化。
记者了解到,硫化后的氮气可多次循环利用,全氮气硫化系统能源利用率较传统蒸汽(或过热水)硫化工艺提升70%以上,能有的效降低轮胎生产成本、减少硫化时间、提高轮胎品质等,对提升轮胎行业制造水平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轮胎硫化的必然发展方向。
以2021年我国汽车轮胎生产数据(6.97亿条轮胎)为基础进行测算,通过氮气电硫化代替传统蒸汽硫化工艺,每年将为我国节省216万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0万吨,为我国轮胎制造业的节能减排以及实现“双碳”目标达成,提供装备与技术保障。
申请专利达150余项
联亚智能成立于2017年9月,坐落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内。联亚智能创立之初即专注于高端轮胎智能化专用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创业至今已自主开发多款国内首创产品并已交付客户使用,多项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联亚智能已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用于制造宽基轮胎的钢丝缠绕生产线、国内首台电动汽车专用轮胎的自密封与静音轮胎全自动生产线、国内首台用于制造国产航空胎的芳纶缠绕系统、国内首台全自动包布机系统、国内首台全自动囊式包胶系统、国内首台新能源硫化机系统等,联亚智能在轮胎装备前沿技术的研发及创新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联亚智能创始人在注重自主研发创新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截止目前共申请专利1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0余项(PCT国际申请1件);已授权专利合计8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9项;并拥有注册商标9项、软件著作权8项。
联亚智能自成立以来已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金鸡湖创业领军人才、上市苗圃企业、知识产权成长型企业、2021年度千企升级企业入库(专精特新)、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2021苏州工业园区高原产业重点企业等荣誉;此外,联亚智能包布机相关发明专利已获得202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专利奖、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与此同时,联亚智能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等与企业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资质认证。联亚智能拟通过构建持续的研发创新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逐步确立联亚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并成长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轮胎智能化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型企业之一。
从人工贴合到自动化高质、高效生产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为轮胎产业注入了新动能,随着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以及各国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并对新能源车配套轮胎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静音轮胎产品应运而生,各大轮胎企业都推出的新能源车配套轮胎产品中,静音性能便是轮胎性能等级中重要的一项。
由于静音轮胎在市场端属于新兴需求,传统的生产方式基本都是通过人工手动贴合方式将静音材料贴合至轮胎内壁,这种人工手动贴合模式无疑效率太低,并且在品控方面难以把控,在规模性生产上面临发展瓶颈。而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对于静音轮胎规模化、自动化的制造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面对未来庞大的市场需求前景,联亚智能敏锐的嗅到静音轮胎生产机遇,直击静音轮胎生产关键痛点,推出轮胎静音材料全自动贴合技术与装备,为静音轮胎生产企业提质增效。
记者了解到,联亚智能的静音材料自动贴合装备实现了静音材料拾取、裁断、卷曲、贴合的全自动化生产,粘合剂多组供胶与涂敷系统可帮助实现多组精准供胶,大幅度提升涂胶效率,此外,智能检测系统还可实现对粘合剂涂敷和静音材料贴合的精准控制。
在这项科技成果中,联亚智能已申请超过20项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该项目填补了国内全自动静音轮胎生产线装备的技术空白,对我国静音轮胎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轮胎企业在新能源配套新赛道上的全球竞争优势。
做轮胎智能装备产业科技“独角兽”
多项智能化装备的推出,让发展势头迅猛的联亚智能走进了行业的视野,这家企业如何做到在短短六年时间走在行业的前端?
联亚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联亚智能自创立之初即制定了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原创路线,践行“持续改进、持续创新”的企业文化,致力于通过高端轮胎装备的研发与创新推动轮胎行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智能装备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据了解,联亚智能非常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目前,联亚智能已经打造了一支超过80人的研发团队。
作为科技型的装备公司,研发技术人员都是拥有数十年行业经验的资深人士。此外,联亚智能每年的研发投入均超过10%,目前已经申请的专利技术超过150项,其中发明专利技术超过90项。
“有许多大型公司都在寻找技术解决方案,而同时又有许多初创企业在为这些大型公司提供这些方案”,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CB Insight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阿南德·圣瓦尔(Anand Sanwal)曾对快速发展的初创企业有过这种观察。
联亚智能正是具备了这类科技型初创公司的特质和韧性,紧紧贴合轮胎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生产需求,推出多项智能化装备。
除上述两项硬核技术外,联亚智能还推出了包括自修复轮胎生产线、全自动胶条缠绕机、全钢钢丝缠绕系统、全自动包布/包胶机及联动线等多项蕴含联亚智能原创技术的智能装备产品。
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目前联亚智能已与国内外多家头部轮胎企业正保持紧密合作。
从人工到高效自动化,联亚智能的轮胎静音材料全自动贴合技术与装备助力轮胎产业高效驶入新能源快车道;
而轮胎全氮气硫化电加热技术与装置,又为轮胎的绿色低碳生产带来了突破革新,这两项技术成果无疑将对提升轮胎行业制造水平起到巨大的作用,发挥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据了解,目前全球在用的硫化机数量超过6万台,全氮气硫化装备将迎来巨量的存量改造市场及每年超过3000台的增量市场机遇。
同时,全球轮胎产业积极布局万亿级新能源轮胎蓝海市场,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市场机遇。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为联亚智能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自主原创技术将使企业有望独步全球市场。
文章来源: 车与轮,中国橡胶杂志,聚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