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最近五年来,我国轮胎产业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一带一路”引领发展的新形势下,在调整结构、转轨变型、改造升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方兴未艾的新型轮胎工业正在冉冉升起,尤其是汽车轮胎作为最闪亮、最活跃的领域,已经成为谋取轮胎市场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是企业走上“大”“强”的主要武器和轮胎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是轮胎产品不断走向安全长寿化、环保节能化及智能信息化的道路。轻量轮胎、高性能轮胎、免充气轮胎已成发展的重点及未来主攻的主要目标。
二是生产工艺和设备装置不断走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路径。高能安全、节能环保、省人易控、轻便多用已成主要方向。从单机设备扩大到工艺装置直到整条生产线,开始实现新工业技术革命的智能目标。由传统制造改为智能制造,再升级到创新制造。
三是企业经营销售已在不断走向定点化、直营化、电商化和网络化,开创多样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新局面。有条件的企业已实施国际化跨国经营,占据国内外市场,扩大海外的生产经营力度。
四是轮胎材料在不断走向定点高质化、绿色环保化、专供直达化的途径。发展上下一条龙的供给体制,有实力的企业自办原材料厂,重要关键材料实现内供制。
上述这些,不仅是当前世界轮胎工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轮胎产业走入强国的必由之路。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实行“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更是引领轮胎工业保持继续向前发展、实施轮胎强国的主要思路和理念,是全行业重大的战略决策。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优,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 我国轮胎产业基本现状
经过 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美国先后两次对轮胎贸易“双反”的打压,我国轮胎产业在经受了重大考验之后已经变得更为坚强。在世界轮胎生产复苏缓慢等不利情况下,现今中国已成为全球轮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年增速已超过世界的近一倍,为世界做出了 30%的贡献。中国不仅是世界的轮胎工厂,更是全球轮胎智能制造的先行者、科研创新的主要基地。
2.1 轮胎生产及贸易情况
2017 年上半年,全国生产轮胎 4.84 亿条,增速为 7.7%。预计全年可达 10 亿之上,其中汽车轮胎为 6.5 亿条,年增可达 6.6%,牢固占据世界三分之一的重要地位。轮胎产销量已超过美日德三国的总和,载重和工程轮胎更在世界上处于绝对优势。轮胎产品有 40%以上出口,行销到全球 200 个国家地区,国际贸易量占到国际市场的 15%~20%,影响力巨大(详见表 1、表 2)。
2.2 轮胎企业“大强”程度
span style="font-family:"font-size:10.5pt;">2017 年轮胎行业有 4 家企业进入世界轮胎前 20“强”行列,中策橡胶以 32.29 亿美元名列第 10位,台资正新轮胎以 38.87 亿美元列第 9 位。三角轮胎 20 亿美元和玲珑橡胶 13.24 亿美元分列第 16和 20 位。中国化工集团在 2015 年收购了世界前 5 位的倍耐力之后,经过一年来对国内风神等 4 家轮胎企业的重组,内外结合,新组建的大风神已成全球第 4 大工业胎(载重胎+工程胎)生产企业。世界最集中的、最大的轮胎生产基地——广饶(年产轮胎 1.5 亿条,50 家企业工厂),经过 2017 年的大整顿、大重组,现已初步形成产能可达 4000~5000 万条的兴源、恒丰、金宇、华盛等 5 大轮胎企业集团,在规模上已有望进入世界轮胎 10~20 强行列。
/span>
目前,企业中的大型工厂达到世界级规模(年产乘用轮胎 1200 万条或载重轮胎 200 万条以上)的已有 30 家之多,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国有 550 家轮胎企业,其中略具规模的已达 100家,加入行业活动的有 50 家以上,国家列入统计的有 440 家。能称之为大中型企业的达 30 家上下,其中 9 家为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双钱(华谊)、贵州(黔轮胎)、风神轮胎、双星轮胎、佳通轮胎(桦林轮胎)、赛轮金宇、玲珑橡胶、三角轮胎和通用科技。境外上市的以前还有中策橡胶。详见表 3。
2.3 轮胎产业结构调整
轮胎工业的主导产品——汽车轮胎已占到全部轮胎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三化(子午化、扁平化、无内胎化)率逐年在增大,已开始接近世界水平。2016 年子午化率已达 92.6%。乘用轮胎全部达到“三化”目标,载重轮胎在子午化的基础上,扁平化和内无胎化的比例逐年在增大,轻卡轮胎也向着两极方向发展。2016 年全国全钢和半钢子午胎的生产达到 5.65 亿条,增速为 9.7%;斜交化纤胎已降至 0.45 亿条,继续减速 10%以上。
目前,乘用轮胎正向着新“三化”(高速安全、环保节能和全天候智能)的方向前进,高性能轮胎已占到 30%。载重轮胎的扁平化和无内胎化也渐成主流,正朝着高载荷、抗恶路、高安全、长寿命的道路发展。随着我国汽车工业乘用车的大发展,轿车、SUV 和 MPV 产量已占到 87%以上的高比例,年增长率达到 14.5%的高速度,轮胎工业中乘用轮胎占载重轮胎的构成比也提高到 4:1 的高水平,正进入到以乘用轮胎为主的时代。
2016 年我国汽车生产量达到 2811 万辆,其中乘用车 2442 万辆,商用车 369 万辆,前者占比为86.9%,生产总量已超过美日德三国 2745 万辆的总和。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同年也达到了 3 亿辆,其中汽车为 1.94 亿辆,乘用车保有数量开始超逾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拥有量的国家。span>近年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已为我国轮胎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详见表 4。
全国 3 亿辆机动车以每车年均换下 1.1 条计算,年可产生废旧轮胎资源约 3.3 亿条,产量估计可达 600~650 万吨(一说为 1000~1200 万吨),约为美国的 2 倍和日本的 6 倍。加工制成翻新轮胎1000 万条(50 万吨),生产胶粉 50 万吨及再生胶 450 万吨,另有约 50 万吨裂解为可燃气span>(占 10%)、燃料油(45%)、炭黑(35%)和钢丝(10%)等产品,使轮胎资源实现合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能源。
2.4 轮胎技术研发实力
近些年来,我国轮胎工业积极跟踪世界轮胎发展的新趋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执著发展轮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设备和新型原材料,采取多种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式,使研发实力大大增强。每年都有上百项科技成果获得重大进展,申请的技术专利多达几千项,一大批取得国家发明奖和进步奖的产品和技术成果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提升了轮胎工业的技术水平。企业投入的科研费用多数已达到 1.5-3.5%的比例,开始接近世界轮胎大型企业集团的水平。详见表 5。
目前,软控、三角、玲珑、双星等一大批企业都已建立了国家级的轮胎研发技术中心,它们同全国各大科研院校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青岛市依托青岛科大,建起了面向全国的橡胶谷、橡胶研究院。广州市也支持万力轮胎,建成面对全球的橡胶化工科研院。山东浦林成山联合周边 5 家轮胎企业和一批上下游span>企业,建起了跨行业多角型的橡胶轮胎研究院。现今从事轮胎研发的大专院校,除了有专业设备的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之外,还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 10 余家都开展了轮胎专题研究,形成全国性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
2.5 轮胎工业基地建设
经过 20 年的产业转轨变型和多元化发展,我国轮胎产业现已形成国有(占 20%)、民营(占 50%)和外资(占 30%)三足鼎立的格局。全国出现了 10 余个轮胎生产基地,分布在东西地北中,其中8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山东的轮胎工业最为发达,产能占到全国的一半,江苏、河南、浙江次之。另外,还有辽宁、安徽、福建、广东和重庆等都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基础。31 个省市区,有 10 个省市拥有 10 家以上轮胎企业,合计为 482 家,全国总计已达 540 余家,其分布状态详见表6。
主要国有企业有 22 家。央企的中国化工橡胶在现有焦作、青岛、太原和桂林四个基地的基础上,正利用焦作搬迁的机会,打造新的轮胎工业园区。地企中策橡胶在杭州和南京、双星轮胎在青岛和分隔符堰、双钱在如皋、芜湖和重庆、万力轮胎在从化和合肥、贵州轮胎在贵阳和修文都有自己的基地。近 500 家民营企业约 70%集中在山东。其中东营的广饶一地都有 50 家,产量占到山东的一半,达到 1.5 亿条,而山东一省的生产又占全国的一半,已超过 3 亿多条。胶东的青岛、威海、招远,鲁中的潍坊,鲁西南的肥城、兖州、枣庄等地都已建成颇具规模的轮胎生产基地。
外资轮胎企业从 1995 年固特异和米其林先后在大连和沈阳抢滩占地发展以来,迄今已扩大发展到 33 家企业。世界三巨头和八大企业集团都已在华落地生产,总计产能已超 2 亿知以上。占据国内轮胎市场乘用轮胎的 75%和载重轮胎 20%的地位,在高性能轮胎方面,更是具备轮胎绝对的优势。
江苏昆山是外资的最大基地,有正新,建大和固珀 3 家大厂群聚在那里,另在常熟、无锡一带也有多家外资轮胎工厂企业。广州的惠州、福建的厦门、安徽的合肥、湖南的长沙、辽宁的沈阳和大连以及天津、重庆等地也都有它们的生产基地,其足迹已遍及全国 20 余个城市,分布在沿海和内地东西南北中,成为又一股强大势力。
2.6 “一带一路”发展
我国轮胎工业从 2013 年开始“走出去”,5 年来已取得重大成就,初战告捷。先后有 10 余家企业前往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和美国等地办厂,现已形成 3000 万条以上的生产能力。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步伐。有的企业已经进行了几次扩建,开始形成经济规模;有的采用国内最新的生产技术,实现智能制造,大大提高了生产优势和竞争能力。详见表 7。
span>另外,三角轮胎在前几年也有在俄罗斯建厂发展的计划,因形势出现变化而搁浅。此外,双星轮胎、浦林成山,还有东营的万达、华盛以及青岛的福轮、广东肇庆的新迪等也都在积极谋求创造条件走向海外。贵州轮胎也正式制订出海外发展规划。玲珑橡胶、中策橡胶和森麒麟轮胎等在美国办厂的成功及其取得的可贵经验,正鼓舞着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走出去发展的步伐,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贡献。
span>3 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span>深化改革 20 年来,我国轮胎工业虽然取得了举世震惊的大发展,跃居世界轮胎产业之首,但全国各地的发展很不平衡。历史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深化突出,总的来说:
span>一是行业整体“大”而不“强”span>。高端轮胎产品发展滞后,通用产品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
span>二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优化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少差距。
span>三是资源环境的约束日趋强化。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大挑战。
span>为此,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是应对严峻挑战、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实现轮胎产业升级的唯一出路。
span>3.1 如何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大型企业和救活中小企业
span>轮胎工业的特征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导、由小微企业为两翼共同组成的企业群体,两者相辅相成,各为补充。汽车轮胎生产多为大型的集体性企业集团。而种类繁多的非汽车轮胎,则更多是适于多品种、span>小批量、间断轮替生产的中小微企业。实际上,企业的大型化和经济规模是由轮胎的具体品种和常年连续不间断的生产量来确定的。目前,世界上的汽车轮胎工厂已达 1200~2000 万条(乘用胎)和 200~300 万条(载重胎)的巨大生产规模,而工程、农业、工业等轮胎仍主要以斜交胎为主,工厂规模不过 10~100 万条,而飞机轮胎和赛车轮胎通常不过 10 万条上下。
span>我国轮胎工业现已发展有 550 家工厂企业,数量占到全球的 80%,处于非常小散乱的状态。大中型企业最多不过 50 家,真正能称得上大型的不到 10 家。90%以上为中小微企业,它们的生产状况十分复杂,技术比较落后,设备相对简陋。面对轮胎工业走上智能制造和创新制造的新时代,这些中小微企业亟待改革、改造和提高。近年,由于国内轮胎市场日趋饱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生产停滞,竞争乏力,经营艰难,它们多数已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想技术改造,但缺乏资金支持,要技术创新,自己没有任何实力,找市场求救,也多方开拓无门。尤其是多年对生产的欠账,使环境节能和安全生产的压力不断加大,企业治理无力,前景黯然。目前,仅山东一地都有上 70 多家企业被迫整顿、停产,等待兼并重组。
span>然而,这些企业有的并不完全是“僵尸”,稍加扶持即可救活。在当今整顿、冼牌和重组的形势下,借机调整结构,改造升级,使有条件的企业能够重新恢复活力,继续成为轮胎工业组成的一员,应是轮胎工业的一项重要职责,不仅可尽力减少经济损失,同时也有利于保持社会安定,壮大产业实力。
span>3.2 如何淘汰落后设备,破除过剩产能。
span>我国轮胎工业经过 10 余年的高速增长,已铸就了极为庞大的生产能力。子午线轮胎产能达到了12 亿条,预测到 2020 年将形成 15 亿条的规模。几年来,虽然我们下决心淘汰了 1.5 亿条以上的斜交轮胎落后产能,但同时新上的子午胎能力则是淘汰的 2-3 倍以上。初步估算,设备能力已过剩30%~40%,开工率已降到 60%~70%,远远超出国内轮胎市场的实际需求。
span>目前我国生产的轮胎有 40%~45%面向国外出口,早已成为出口型的产业经济。一旦出口受阻,生产必然大幅下降。如果调整不能及时到位,将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必须下决心控制产能规模,严防盲目扩大,要力求做到能伸能缩,运行自如。然而清理过剩以及落后的产能决非是一个企业之事,应是所有有关企业大家认识一致,齐心协力,共同行动才能兑现,而且要有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行规行约,有专业部门及时警示,常年进行实地监控,才可能落实。
span>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有行政的法规,还要有经济金融的调控手段以及法律武器的保障。由于牵涉到上下游多个相关企业的供需平衡,影响几个行业的生产发展,形成一条连锁反应,甚至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之应该全面系统规划,审慎行事。另一方面,只有坚决淘汰落后设备,消除市场过剩的产能,企业才能甩掉包袱,轻装前进,才会有效益,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为此必须要下决心去掉过剩产能。
span>3.3 如何合理调整战略布局,纠正分布偏颇
span>现今我国轮胎工业 70%以上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span>给全国合理战略布局,形成多个地区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带来了难题。仅山东一省的轮胎生产即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达到 53.1%,企业数量接近三分之二。而东营市的广饶一个县就有 50 多个轮胎企业,产量又占到山东的一半达到 47%,年产半钢胎 1.16 亿条,全钢胎 3510 万条,工程胎 50 万条,形成一个不仅在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群聚轮胎生产基地。
span>经过几次调整,到 2016 年山东轮胎生产缩到 48.2%,全国 9.47 亿条轮胎中有 4.61 亿条来自山东。但实际扩展步伐不仅没有放慢,而且还在加快。现在除了原来在胶东的青岛、威海、招远和鲁北的东营、广饶形成了巨大的轮胎基地之外,而且近年在鲁中的潍坊一带和鲁西南的兖州、枣庄等地也出现了几大生产基地,其势头十分凶猛,在生产规模上甚至有大大的超过之势。
span>目前,山东省内轮胎自己的需求量不过十分之一左右,其余约 90%的产品都要销往省外和国外,同时,大量的橡胶及其他原材料要长途从外地运进山东,来往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加大,造成人为紧张。这也使生产成本相对增加,对企业带来诸多不变和不利影响。不论从战略发展上,还是从经济考核上都非优选之举。
span>可是战略布局是轮胎工业的长远大计,各省市区都有其发展的局限性。必须要有行业主管部门从全国角度统筹安排规划,根据产需和原材料以及动力和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布署才能完成。它是一项极为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
span>3.4 如何创建知名品牌,提高性价比,抢占市场
span>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一个价值品牌的价值往往相当于企业的全部资产,通过品牌可以取得市场的更大份额、获得更多利润。世界三大轮胎巨头都有赖以自傲的名贵和价值品牌,产品的售价也要高出市场其他知名品牌的 30%~50%以上,常常把握着轮胎市场的导向。而我国轮胎企业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一家进入一线品牌,甚至连二、三线品牌也没有,售价仅为其一半。在国内轮胎市场上,尤其是代表着轮胎工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量的乘用轮胎,一直是大多国有民营轮胎企业的短板,仅占 25%左右,豪华型高端汽车的配套几乎清一色地是外来品牌。
span>世界轮胎三巨头在华企业生产的轮胎,在我国轮胎市场上的售价尽管高出国产的品牌的一倍到一倍半,但仍十分畅销。其他八大轮胎企业集团的产品也同样高出很多,在同民族品牌的市场竞争中占尽了先机。每年由轮胎经营机构和市场中介媒体主持评选的 10 大全国优质轮胎品牌,几乎全是外资企业的产品。
span>目前,我国出口欧美等地的轮胎绝大部分为四线品牌,只能在市场边缘游弋,靠低廉价格竞争取得市场的认可,中国轮胎已成轮胎廉价品的代名词。真正能够进到三线的,最多也不过 2~3 家,且价格比同类轮胎要低很多。实际上,国内轮胎企业已成为国际大轮胎经销商打工的机器,没有市场的话语权。“辛辛苦苦忙一年,肥水尽流外人田”,不仅所得无几,反而变成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双反”的对象和严重受害者。其实质就是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轮胎知名和价值品牌。扭转这种被动局面的主要举措,就是千方百计创出自己的名牌。
span>其实我国由正规大厂生产的轮胎,在实际中使用中并不比国外差。据某轮胎经销商在意大利的轮胎测试场检测的结果,与米其林、固特异为代表的 8 家轮胎对比,按 10 项检测的综合评价,朝阳(中策橡胶)轮胎获得 6.9 分,万力轮胎获得 6.5 分,分别位居第 5 和第 8 位,同韩系、东洋轮胎处于同一水平,仅比米其林、固特异、倍耐力和马牌产品的 7.7~7.3 低不到一个点。
span>国产轮胎同国外老牌轮胎不能同质同价的主要原因在于:1)品牌的历史短,社会认知度低,没有反映长期实际使用状况的资料,导致生产企业及潜在用户信心不足,认为无法同老牌、名牌相比;2)产品在市场的覆盖面有限,批量较少,品种单一,导致潜在用户无法了解质量的真实性,心里没底;3)企业宣传力度低,信息不对称,导致潜在用户感到使用不放心;4)品牌名称绕口,难读难记,同潜在用户的使用习惯有差异,甚至不为其喜欢;5)品牌同企业名称脱离,且一家企业多个品牌,被潜在用户误认为产品质量不同,故以品牌来区分;6)在市场上没有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专业经营品牌团队,靠国外经销商只作一般产品介绍而无法强调品牌内涵;从国外大企业招聘的跳槽或挖来的经营专家作销售经理,没有亲自经历过中国企业的品牌创建,不全面了解受聘企业的情况,缺少共同语言,水土不服,甚至貌合神离;7)产品质量不适应当地国的实际状况,质量稳定性不好,有差距;8)销售之后的服务不到位,不如专业知名品牌。由上可见,影响品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基础牢固度来自于生产企业,而社会认知度则决定在用户市场。品牌的价值是始于企业而终于市场,市场是检验品牌强硬的试金石,用户是品牌强弱的最终评判家。而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取决于企业的生产基础,即产品的过硬质量和适应能力以及经营手法和企业文化。品牌已是企业的形象代表。做好企业的品牌,必先完善品牌的企业,着眼长远大计,系统设计,整体出动,持之以恒,奋战一生。
span>3.5 如何提升行业组织服务功能,凝聚企业有序发展
span>轮胎工业由于长期受以前计划经济、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步入市场经济以企业为主体全面自主发展的大道。行业分割、地区封闭的残余犹在,去行政化的领导管理还有待继续深入。行业协会同行政主管部门脱钩,由企业家独立办会以及行业协会之间的服务功能、相关合作、协调联系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有待研究。
span>现在全国各种性质不同的协会大家都在为轮胎工业竞相举办类同的技术论坛、出国考察、贸易展览、基地命名、排名评比等活动,而且一年多次,令企业无所适从,疲于奔命。这本来是一件行业协会为企业服务、助力行业发展活动的大好事,应予大力支持和倡导,然而如果过头、泛滥、类同、重复,反过来会给企业增加更多负担,甚至得不偿失,令人感到烦恼。如果大家能够相互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按照服务职能进行分工或者实行联办,可能效果会更好,更受企业的欢迎。
span>以再生胶为例,它本是轮胎循环利用中的一个产品,但现在有四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组织,分别以不同的角度都为再生胶企业服务。例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有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有再生胶分会并自称为“中轮协”,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有橡胶再生利用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也有再生胶的行业组织。大家都伸向全国 800 家再生胶企业,有的企业同时参加几个类同的协会组织,缴纳几份会费,这对于本小利微的一些中小再生胶企业已日感不堪重负,无从选择。其实,在国外的美、欧、日等国家就是一个橡胶轮胎制造商协会,从轮胎的生产到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实行循环经济的 4R 体制,实施统一管理。其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远胜国内。
span>3.6 如何实施多元化发展,建立“强”国的领导企业
span>21 世界初叶,17 年的经济大发展,使我国轮胎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结构格局,呈现出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内外三股力量竞相发展的状态。
span>在国退民进的大潮中,一大批外资企业抢滩大陆,一举发展到 30 余家企业,生产量达到 2 亿条以上,占到全国轮胎工业的 30%。轮胎出口占到约一半,在国内轮胎市场上乘用胎达到 75%,载重轮胎占到 20%的份额。技术上还以技术中心和轮胎试验场,经营上以各种类型的轮胎店、服务机构引领轮胎行业。然而,它们都是世界各大轮胎企业集团在华开设的子公司,完全受母公司管控,同国内行业部分联系极少,大多处于情况不明的另类天地。虽然它们有的也参加行业协会组织,但参与活动甚少,也不受制约,成为轮胎工业的另类异族企业。
span>可是从整体来看,这些外资企业虽然姓“外”但都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定的。执行中国的经济政策,照章纳税,给予国民待遇。因此,外资应是我国轮胎产业组成的一部分,宏观上应该列入轮胎工业发展的范畴。可是这一块都是当今轮胎工业管理的最大短板,无人问津。我国轮胎产业如何引导外资企业在华的发展活动,怎样设法同国有、民营企业相互协调,进而达到互相融合,也是我国轮胎工业面临的新课题。
span>轮胎工业在国有企业实行转轨变形之后,民营异军崛起成为我国轮胎产业主体,生产上已占据半壁江山的强势地位。国内轮胎 10 强中,民企已占有 6 席,并且形成世界最大的群聚轮胎生产基地。
span>可是,民营企业受地区条件的限制,企业家个人奉行的企业理念和战略思维不同,多是处在各自为战、自行发展的状态,众雄逐鹿中原,群龙混战无首。极而言之,轮胎工业缺乏大家公认的引领全行业统筹发展并进的“领头羊”企业。
span>轮胎是国际四大战略物资“橡胶”的最终产成品,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防军工的各大个领域;轮胎产业的年 GDP 已达 5500 多亿元,占到制造业的 1%以上,也是世界贸易的拳头产品,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甚大。中国轮胎产业要在 5~10 年内实现轮胎强国梦,首先必须要有一批“大强”的企业,更需要引领发展前进的领导型企业。面对复杂的国内和国际轮胎产业形势,22 家国有企业应作为行业的中流砥柱有所担当,尽到企业的责任,以振兴轮胎产业报国,全同民营及其他力量共同为实现轮胎强国而战。
span>3.7 如何进军“一带一路”,建立环球化发展战略
span>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我国轮胎工业实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占据两个市场,实现跨国型的企业经营,已是走上“大强”的必由之路。最近 5 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下,我国轮胎工业“走出去”已开了一个好头,初战告捷。然而,同世界大型轮胎企业集团相比(海外收入达到 50%~80%)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带一路”的发展空间相当广阔。轮胎工业应该加快由单一产品出口向资本和技术输出转变的步伐,在当地产品出口市场设厂就地供应,巩固多年占有的消费市场,并视形势发展一步一步充实扩大,实现共赢。
span>到目前为止,我国轮胎企业的海外发展主要是在天然橡胶的生产厂生产span>,然后再将将轮胎转向第三国输出,以规避发达国家采取“双反”手段对企业的突袭,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然而这一做法不过权宜之计,经济上并无大优势可言。一旦美国等轮胎进口国提出对我国在第二国生产的中国产轮胎实行新“三反”,出口照样受阻,而且损失更大,宜当深思。还有,难以预测的国家间政治形势一朝有变,有可能全盘尽失,血本无归。今后更应注意选择在轮胎产量大、建厂生产条件好、社会政治稳定的国家和地区,扩大发展出口市场才是上策。
span>无数事实证明,采用并购海外企业建立国外生产基地,是“走出去”发展壮大企业的又一条捷径。
span>近年,我国化工集团成功并购意大利的倍耐力轮胎企业和德国的克劳斯玛菲橡机企业,并以技术优势对国内所属轮胎和橡机企业整合升级,为我国轮胎企业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应予很好的研究和借鉴。期望能有更多的企业以这种形式借机扩大发展。
span>并购海外企业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业,牵涉到两国和企业间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差异,往往需要耐心对待、长期整合、设身处地以诚待人,实施融合发展,才能最终达到互赢的目的。历史上国际并购失败的事例,不胜枚举,经验教训丰富。绝不宜以胜利者、占领者的姿态轻易改变被并购企业的文化和习俗。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大陆等,对被并购者也都继续在市场上使用着其原来的轮胎品牌,以示尊重,相互区别,并非一吞了之。
span>3.8 如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差异化发展
span>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制度,是企业走入“大强”和重要条件。现今我国轮胎企业基本上都已形成以股份制为主的公司机制,并以此对企业管理发挥着重大的推进作用。有 9 家企业已股票上市,更多吸收社会资金,不断壮大企业发展实力。
span>然而,仔细观察,还有不少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主要是资产运作监控同生产经营没有严格分开,董事长兼总经理一肩挑的现象还比较多。董事会形同虚设,不议事、不决策的情况也不少,有董事长而没有董事会的现象也不乏存在。有的企业对重大的事项习惯于由领导人个人随意决断,少数几个人决定企业大事,缺乏集体讨论研究和科学论证决策。这样企业的发展也常随领导人的意志改变和人事变动而出现大的起伏,对企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span>另外,对国有企业来说,在在管理机构宠大、领导层资过多、决策行动迟缓、权责不能到位以及短期运作行为等,这些都同现代企业制度格格不入。民营企业多数为家庭式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不断大型化,原来的模式已渐捉襟见肘。防止亲朋专权,独断专行,产生贪腐,避免近亲繁殖,形成团伙,走向衰败,已成悠关现代企业管理的大事。目前轮胎企业不仅劳动力供给不足,更缺管理的精英,技术的创新专家,急需建立一整套海纳百川、选贤集能的用人制度。要以现代企业的视野,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机制。
span>4 轮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和方向
span>轮胎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方向应是继续深入推进供给测的结构性改革,应对当前面临的八大挑战和问题,化解产业多年来积存的深层次矛盾,消除影响生产发展的瓶颈短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span>重点要突出产业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的发展,推进中国制造 2025,早日进入世界轮胎工业强国行列。
span>4.1 实行产业重组,提升企业集中度,实现工业有序发展
span>轮胎产业重组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淘汰落后、优化先进、扶持新生,提高企业的集中度,凝聚行业力量,得到有序发展。通过重组,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资源配置率高和产业优势明显的行业领军企业。一是把中国化工橡胶的新风神轮胎,通过对黄海、双喜以及桂林轮胎的重组整合、移地搬迁扩大升级,继续做大变强,同其他几大国有企业一些,共同发挥国企的骨干作用,承担起轮胎产业报国的重任。二是通过山东东营对广饶群聚轮胎生产基地的重组升级,择优去劣,提高企业集中度,打造新的五大轮胎企业集团,会同其他大型良企,以年产 4000 万条以上的规模和年逾 100 亿元的收入,进入国内 10“强”和世界轮胎 20“强”之列。
span>全行业通过重组升级,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打造成全球轮胎工业的第一梯队及世界一流企业。
到 2020 年,争取能有 3—5 家成为世界 10“强”俱乐部的成员,在世界轮胎舞台上共唱,具有中国的话语权。在某些生产技术领域以自主的创新成果引领世界轮胎工业的发展,从世界轮胎“大国”进入轮胎“强国”营垒。
span>4.2 建立创新型、绿色型、服务型和可持续发展型企业
span>创新型、绿色型、服务型和可持续发展型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企业走上“大强”的重要途径。
span>1)创新型企业span>创新现已是轮胎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的最主要手段。只有创新,企业才能前进,事业才能发展,产业才能掌握主动权。轮胎智造当从创新为动力,树立技术创新优先的强烈意识,开展全员创新提升活动,创造全新的高质量轮胎,走在市场的前端,满足人们对轮胎日益提高的需求。
span>创新应当以人才为本。创新驱动的实质就是人才的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才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日前,制约我国轮胎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的短缺。创新,必须先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后力和积极向上的创新人才队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新型的企业必须要有创新的人才,实施创新技术发展的战略。
span>2)绿色型企业span>环保、节能、安全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经济的span>“五位一体”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生产绿色轮胎,实行绿色制造,保护绿色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循环利用,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立足社会和市场。轮胎是兼具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属性的行业,存在着易燃有毒、粉尘烟气、噪音臭味和机械伤害等污染生态环境和危害人身健康问题,已是环保部门重点监控的对象,企业必须自觉实行绿色生产。
span>安全生产更是轮胎企业的重中之重,必须实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工厂安全第一方针。仅今年因环保不到位而被查处的轮胎工厂已不下百家之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欠账较多,急需亡羊补牢,恢复绿色生态。尤其是安全工作存在着诸多隐患,近年火灾事故在各地时有发生,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更应引以为戒。
span>3)可持续发展型企业span>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十分重要。稳定发展、持续前进是对一切企业检验运行质量、科学管理、战略决策的晴雨表。企业要“大强”,必须要常年保持可持续发展势头。只有这样,产品质量才有可能保证稳定,设备装置才能够保持正常运转,员工情绪才能保持安定。大起大落不仅有损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对生产造成重大伤害,企业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span>近年来,我国轮胎工业一直处于起伏多变动荡不羁的状态,令人喜忧不定,坐卧不宁。产业增速忽高忽低,企业生产变幻无常。例如 2010 和 2013 年的 GDP 高达 15.1%和 12.6%,而 2011 和 2015年只有 2.9%和 0.5%。2016 年,全国 30 家轮胎同上年对比更是七上八下,有的大幅上升,有的大幅下降。生产的大起大落,固然同同内外大环境直接有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行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抵制外来冲击的能力。
span>4)服务型企业span>固名思义,企业是盈利的群体组织,为股民和员工增收。但企业又是社会的一员,也应为社会尽到责任,尤其在环保、节能、安全以及周边群众、社会公益福利和救灾等方面尽到力所能及的义务。特别是对产品用户更就要做到尽职尽责、竭尽全力、周到细仔的各种服务工作。
span>4.3 坚持以质量为基础,用优质名牌贡献社会
span>提高企业全员质量第一的意识,坚持生产市场畅销、用户欢迎的创新优质产品,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为此轮胎企业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产业优化转型。扩大生产长寿安全、节能环保、高速舒适的高性能轮胎;大力发展泄气保用、自动调压、防爆报警的高安全轮胎,积极开发新一代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免充气的新型结构轮胎;努力探讨应对电动汽车、无人自动驾驶汽车需要的能量转换轮胎和球形轮胎。以之不断提高轮胎的使用质量,增加新的品种。
span>其次,以智能制造、创新制造生产智能创新产品,完善轮胎生产工艺,推广工业 4.0 工厂,实施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生产,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还按中国制造2025 的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改革轮胎生产工艺,简化设备,缩短流程。材料混合推行串联化及连续化,部件生产扩大挤出化和复合化比重,轮胎成型完善组合化及模块化,硫化工艺实现群控化和无人化,成品检测实行线上化和自动化。整个轮胎工程达到提质、省力、减人、增效,节能、环保、减排、降耗的现代化水平。
span>第三要以确定的创新、质量、成本、安全和服务为企业宗旨的“五位一体化”的品牌企业。全力创建轮胎优秀品牌及国际知名品牌。以产品的高性比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赢得用户的信赖,获取市场竞争的优势。从而由品牌中获取丰厚的利益,企业以品牌的高额无形价值资产求得良性的循环。
span>第四,品牌是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企业的员工要以干保险活、生产保险胎的决心和行动,保护品牌,珍惜品牌,提升品牌。应当切记:品牌是以可靠的使用质量、满意和性能为基础,用诚信的经营、周到的售后服务来取得用户的信赖和打入市场的。必须取得市场的认可,才能获得社会的良好评价。因而,创建知名价值品牌是一个涉及从企业到市场内外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周密安排及共同行动。它是企业长年大计,绝非一日之功。在这里,诚信的经营和周到的服务,对当前企业尤为关键。必须首先加强售前的包括各种宣传在内义举服务,广泛开展在用胎的正常使用、维护保养的指导,同时加强对被损轮胎的便民修补和翻新,以及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要尽一切力量,设身处地为用户和社会竭力服务。
span>4.4 建立全球发展战略,“走出去”实施跨国生产经营
span>轮胎企业要“大强”必须占据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即有产品出口又有资本技术输出,建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实施跨国型的生产经营,努力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企业。这也是当今世界各轮胎强国以“强”企的主要路径,概莫例外。世界轮胎三巨头的美国固特异、日本普利司通、法国米其林,年 GDP 均在 150 亿到 200 亿美元之上,其中海外收入占到 50-80%,工厂遍及几十年国家地区,是名符其实的国际型跨国企业集团。反观国内的各大轮胎企业,其营业额不及十分之一,基本上仍固守望在国内,高端轮胎市场还大部为外资轮胎垄断。这样下去,怎能实现“大强”?轮胎企业必须要走出去,轮胎强国必须有一批国际跨国型的轮胎“大强”企业为之支持。
span>我国轮胎工业有多年的出口,在世界 200 个国家地区占据重要的贸易地位和成为国际轮胎贸易的重要一员等优越基础,已为建立跨国型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利用当前“一带一路”的有利时机,积极行动,抓紧走出去发展更是当务之急。目前已有 10 余家企业率先开了好头,大部份取得了办厂成功的经验。我们要趁此时机,全面规划,抓紧制订中国轮胎产业全球化发展的战略,以行业的优势和关键核心技术,扩大在国外建功立业,设厂发展,占据市场高点,进而实现中国轮胎的世界“强国梦”。
span>5 结语
span>目前,我国千人汽车的保有量仅为 140 辆,还远低于美国的 800 辆,也低于日本的 591 辆、德国的 527 辆,甚至不如韩国的 376 辆,同世界平均的 158 辆水平尚有一段差距。因此,轮胎工业仍有着很大发展潜力,需求市场十分广阔,仍可以较快速度随同汽车发展十几年乃至更长。
span>从橡胶消费量来分析,2016 年我国人均为 6.5 公斤,虽已高于世界平均的 3.8 公斤水平,但仍远不如发达国家的美国(9.5)、日本(11.9)、德国(9.1),同某些新兴国家如马来西亚(30.5)、泰国(17.6)、韩国(12.0)也有一段距离。橡胶工业还有宽广发展空间,前景十分看好。详见表 8。
通过产业升级,优化结构,驱动创新,品牌创建,和“一带一路”走出去的生产经营,我国轮胎产业将会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发展。一批“大强”企业剑指全球轮胎 10 强,屹立于世界轮胎舞台;中国轮胎将以新型产业之面貌,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