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橡胶期货在触及五个月高点后持续下跌,跌幅达22%。
9月28日,期货市场开盘不久,橡胶便告跌停,主力合约跌幅达7.01%,不仅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更创下近11个月以来新低,总共流出4.7亿元资金。
无独有偶,中国橡胶期货暴跌潮蔓延到了亚洲其他市场,9月28日东京期胶下跌了6%。
实际上,今年2月15日以来,橡胶期货价格已开启下跌通道,主力1801合约跌幅超过40%。
有关期货界资深人士对华尔街见闻指出,橡胶是价格弹性非常大的投资品种,本次暴跌不排除是大资金方借助供大于求进行对决的结果。
橡胶“原罪”:价格弹性大
一位期货圈资深操盘手对华尔街见闻表示,本轮橡胶期货大跌并不奇怪,因为橡胶与其他大宗商品有着明显不同:价格弹性较大,容易暴涨暴跌。
华尔街见闻综合各方资料,发现有如下原因:
1、需求缺乏弹性。由于橡胶本身长周期特性,如果种植企业想通过扩大橡胶种植面积以提高产量,最少需要7年才可收割。也就是说,在当期到第6年这段时间,天然橡胶总供给量是不变的。换言之,橡胶需求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减少的幅度。
2、难以做现货议价。由于中国天然橡胶进口渠道分散,下游厂家洽购缺乏长远性和盘算性,洽购单多数也比拟小,很少集团采购,无法进行现货议价,这导致上下游用胶企业随时面临波动。
3、橡胶的中间贸易链较强,比较容易积累隐性库存。美尔雅期货化工分析师邓鹏星指出,期货大跌后,套利盘在基差走强后释放大量套利现货冲击现货市场,但多头无意在期货市场上高价接货,基差走势依然偏强,那么还需要挤出套利货。
4、天然橡胶主要产地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四个亚洲产国,出口量占全球份额90%,因此天然橡胶上游并不在中国,供给侧改革也没有惠及这个行业。
引爆暴跌的“导火索”
东南亚橡胶主产国减少出口计划突然“流产”,供给端过剩压力徒增,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暴跌导火索。
9月15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部长会议仍未达成减少橡胶出口计划的协议。
由于主产国今年开割面积保持增长,且四季度主产国将迎来割胶旺季,但5、6月份时泰国南部主产区的雨水偏多,这又有利于旺产季胶树产胶,无疑增大了橡胶供给量,形成巨大的市场利空。
此外,9月份的橡胶期货暴跌也与商品期货市场的调整回调格局有关。
近两个月,整个市场陷入供给与需求逻辑不断摇摆的状态。8月经历了周期品先是大跌,之后受到冬季限产预期因素的推升后走高。之后,9月中旬,官方公布了低迷的8月宏观数据后,黑色系、能化品种价格出现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9月投资者对环保限产理解发生重大变化。中金公司的研报如此描述:9月11日开始路演之初,投资者几乎将环保限产和工业品价格上涨划等号。而到了路演后半程,环保限产政策落地依旧严厉,但商品期货价格却迅速下跌,投资者逐渐意识到环保限产有“供需双杀”的效果。
此外,商品市场遭受的利空也和美元汇率端紧密相连。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偏鹰派,同时宣布10月开始缩表,美元由弱转强的趋势对商品进行一波反噬,投资者情绪悲观。而今年国内期货市场格局就是人民币涨商品涨,人民币跌商品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