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发展了几十年,时间并不算短,轮胎市场依然没有变得成熟,同样的轮胎价格不统一,在南方和北方的价格不同,发展到一个地区的轮胎差异也越来越大。市场错了?还是市场里的轮胎人错了?抑或是市场之外的“手”错了?
暂且将对错放在一边,我们先总结一下轮胎市场乱象的几种类别:一是先提价再打折,这个在轮胎店中屡见不鲜;二是先上船后补票,吃面还是馄饨,基本没得选择;三是信息不对导致价格不透明,从南到北,从古到今,买的没有卖的精;四是背靠权力品牌的影响力面向市场,就此一家别无分店,不准讨价还价;五是假货,水货把市场的水搅浑,最后浑水摸鱼。
其实轮胎市场经济的价格乱象就更加直观了,首先从轮胎货源来说有的是从工厂里拿的同一批货,有的则不是,价格就造成了差异。而拿相同的货,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代理商的到货价钱也不一样。而轮胎如果长时间滞留在经销商的手中,就会有人低价区收购,买去不同的地方,导致同轮胎的价格又造成了差异。地区的差异性,渠道的混乱,大家看利看的薄,是同款轮胎的价格真是千差万别。
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经济公开课听得越久,就越会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论是促销中的“低价团”,还是打折里的“高折扣”,看似诱人的价格里,却因成本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对于轮胎市场的体制而言,管制和垄断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那些令人痛恨的价格乱象,多由此贡献。在市场派看来,任何一种价格乱象,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们把本来属于商品的价格,搞得乱七八糟,而轮胎的价格乱象长期存在,导致市场充满了摩擦成本。砍价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是一种乐趣,其实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信用成本。是很多做轮胎的觉得钱越来越难挣了。
但是,我们花的那么多钱都去哪了,囤了一堆轮胎么,我们的仓库又满了么?我们买的到底是什么?高成本低价格背后的利润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