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戟:2014财政年度,卡博特全球销售额为36亿美元,每股收益3.43美元,亚太区业务占卡博特全球业务的1/3,约为12亿美元。去年中国市场实现销售额为6亿美元,占卡博特全球销售额的17%左右。从规模和影响力来讲,美国市场占卡博特全球销售额的20%位居第一,中国市场位居第二位。除中国之外,亚太区还有日本和东南亚两大市场,平分了剩下的5亿美元。另一主要市场地区——欧洲和中东市场占卡博特全球销售额30%左右。
从掌握的数据看,全球炭黑市场总产能为1570万吨,总需求1240万吨,产能过剩330万吨。而其中欧洲、美洲和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供需基本平衡,唯有中国市场是失衡的,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
问:据中橡协炭黑分会统计,2014年中国炭黑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1.12%。这么低的利润,加上本就产能过剩的市场,为什么还有如印度博拉科伦比恩济宁项目、韩国奥瑟亚枣庄项目、日本新日铁化学公司江苏邳州炭黑项目等投资?
朱戟:在中国,资金回报率达不到6%~7%是浪费资源。资产回报率是很重要的平衡点,达不到股东的投资回报率,股东就不会、也不应该把钱投在这里。受全球经济疲软、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中国的部分炭黑企业业绩滞长,甚至出现下滑。行业利润率很低,不过相比中国其他很多产业,这还不是最低的数字。
市场是开放的,不能不让其他投资者参与,因为参与竞争是大家的权力,当然每个投资者也有选择退出的权力。对于卡博特来说,从长远来看,只有凭借领先的技术、一流的产品、出色的质量、周全的服务和杰出的客户,才能做得更长久。
问:当前,国内炭黑企业竞争激烈,而且还面临环保压力加大、能源资源消耗多等挑战,为此中橡协炭黑分会正在编制《炭黑行业准入条件》。面对这些压力,贵公司将如何应对?
朱戟:作为中国炭黑市场的成员,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行业协会对中国炭黑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行动。卡博特会从技术上全力支持和帮助《炭黑行业准入条件》的制定和出台。《准入条件》的制定是对国家法规的进一步补充。一方面,新增投资的炭黑项目需要符合《准入条件》的规定;另一方面,已经存在的企业也要达到标准要求。
此外,有史以来最严的环保法今年开始实施,排放标准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严的,有的指标甚至高出欧美等地的15倍之多。暂且不论法规本身的合理性,卡博特在中国的3家炭黑工厂必定会继续秉持责任关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合规的要求,不打折扣地执行。在这里,我们呼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面临的环保、能耗等问题,同时创建一个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问:卡博特始终致力于“责任关怀”,对中国企业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借鉴?
朱戟:“责任关怀”是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不可回避的大趋势。要适应大趋势,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在大趋势的前面。因为“责任关怀”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甚至是关系到未来。卡博特始终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领先的技术在踏实践行“责任关怀”。比如,我们不断追求更高的能源效率,去年天津工厂荣登中国炭黑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榜首。另外,我们还发布了首个仅针对中国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中国企业的“责任关怀”意识在不断增强,但还有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我没有;和最差的人比,我做得好多了;先搞好企业发展问题,再慢慢去做。其实,责任关怀与企业发展没有先后顺序而是共存的。换句话说,今后企业生存不下去的原因会在于“责任关怀”践行没有做好,而不在于盈利差。
问:对中国汽车及轮胎行业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朱戟: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乘用车。整体来看,中国市场保有量规模、人均汽车拥有量和高速公路里程数都偏低。但国内轮胎产业在同步发展方面,要打些折扣,因为大部分用户更愿意使用原装车胎或其他知名品牌轮胎。
在中国汽车行业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相比国外知名品牌轮胎公司,中国轮胎产业只顾及了拼命上产能,却忽视了品牌的打造和知名度的提升。尤其是在乘用车发展相当利好的情况下,业绩没能在中国乘用轮胎和轻卡轮胎行业很好地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出口轮胎市场依然会保持很好的发展势头。因为海外成熟的消费市场对轮胎有不同的分级,市场细分化明显。我认为中国轮胎质量并不是很差,只是品牌知名度低。如果借用国外的分销渠道,出口还会有所作为。但是美国“双反”对中国轮胎出口打击较大。
近两年,外资轮胎企业普遍盈利都相当不错,预计今年还能保持良好的势头。相比而言,中国轮胎企业因为只顾一味上产能,忽视了品牌、知名度创建的原因而处于下风。
问:2015年卡博特在华将开展哪些工作?
朱戟:2015年,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在产品和技术应用研发方面的投资,包括扩建上海研发中心;二是继续在成本方面有所作为,特别是依靠技术实力寻找突破口。卡博特在生产效率方面有较强优势,如中国共有员工近650人,人均劳动生产率已超过90万美元;三是加强与下游客户的交流,促使双方的合作由传统的、单一的买卖关系,朝着实现双赢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