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日前,一些专家指出,就国内制造业来说,在智能制造方面还未能做到全面开花,很多企业实施工业4.0时,都会感到很困惑。首先,对工业4.0没有明确的概念,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其次,很多企业不知该如何着手。比如说,政府对进行设备改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企业对此积极性很高,但是很多企业都不知道技术升级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些即使知道目标,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具备何种条件。
这从侧面反映出国内智能制造业目前缺乏标准,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提升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能力。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认为,国内制造业实现智能转型,目前缺乏一个标准的模范工厂,让企业清楚了解工业4.0到底如何操作、如何实现。
有专门做智能化建设的公司反映,能够进行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车间建设的企业,在国内仅占一两成,有的传统企业还在用手工生产,甚至连最基础的数字化建设都没有。
因此,石勇建议,要想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就要从工业基础工程做起,同时大力发展专用装备。目前国内制造业很多装备都是通用型的,专用装备、专用工装还很少,实际上这一块需求很大。
据统计,目前装备服务市场空间巨大,增长速度也很快.如果国内制造业可以实现装备的智能互联,将好的运营方法算法化,以智能硬件为载体提供优化服务,既可为生产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能为装备制造企业带来营收。
“工业4.0亟待建立标准。”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长勇认为,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很多机床的通信标准都不一样,很难实现联网。设备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在于控制系统不一样,接口不一。设备互联成本高昂,成为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的一大障碍。
刘长勇建议,政府在对企业设备转型升级进行补贴时,可以先进行咨询,给申请补贴的公司做诊断,先预判该公司设备能不能改进,最终可以达到什么目标,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补贴。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解决企业自身问题,这是借鉴工业4.0推动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来源轮胎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