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绩。但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轮胎企业处在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边缘。现在,中国的传统产业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危机,当然轮胎行业也陷入其中,对于中国轮胎企业来说,这种危机感尤为强烈。老板们担忧的,不仅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且对未来发展也充满了迷惘。
不转型等于死,转型怕转死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对传统产业倡导转型升级,希望通过转型升级为传统企业找到新的发展出路。
目前,国内轮胎企业转型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成本很大,也很痛苦,但不做这个手术就会很快死亡。第二种,预见式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考验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但具备超常预见能力的企业家,即便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在中国的轮胎行业更少。
转型升级这短短的几个字,中国的轮胎企业做起来有多么艰难!对于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来说,多年发展靠的是传统渠道和团队。现在,要对这支庞大的队伍和根深蒂固的机制进行改造,所涉及到的都是深度和重大问题,转型升级绝非一件容易事。
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虽然“船小好调头”,但转型升级的难度并不比大企业差。尤其是资金缺乏,已成为困扰中小轮胎企业的根本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更别提转型和升级了。
传统模式不再,对新商业模式没有底
多年来,中国轮胎企业习惯了以传统模式搞经营求发展,尤其习惯于以低端产品和价格战进行市场竞争。但当市场竞争变得日趋白热化,消费者观念发生变化时,许多企业却还没有找到新的商业模式。
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出口,这是中国轮胎企业最常走的发展路径。而现在,这种商业模式已经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势”了。
国内乘用车轮胎市场成了国外品牌的天下,出口贸易市场又不断被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放眼望去,中国轮胎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似乎正越走越窄,这是一个行业穷途的征兆。
进入互联网时代,原来一些纵横捭阖的轮胎企业,找不到新的商业机会;面对消费者的新需求,企业也未能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中国传统企业的诸多悲哀,在中国轮胎企业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渠道思维根深蒂固,难以适应互联网营销
互联网世界是平的,没有区域市场之分。传统时代可以做区域品牌老大的一些轮胎企业,到了互联网时代就没有机会了。企业家通常对不确定的东西不敢投入,风险是他们的第一考量。轮胎老板如何才能真正信任互联网,就只有自己下水玩,哪怕掏点儿钱当学费。
所以,有越来越多的轮胎企业“触网”,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互联网销售渠道。然而,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仍然只是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是用传统思维做互联网营销,并没有真正形成互联网思维模式。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就是与目标人群打成一片的思维方式,就是通过C2B等途径,形成“粉丝经济”,建立起企业自己的消费者帝国。包括轮胎在内的未来传统企业,拼的是创意而不是传统,所销售的产品也必须充满人情味和创新性,而不是自我的夸张与包装。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成功。
高管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
中国轮胎企业老板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大企业老板的年龄更大些。这个年龄段的人在传统经营领域经验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缺乏创新思维。他们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决策者,但有时,企业改革的最大障碍恰恰就是这些人。
对于现代经营来说,60年代出生的老板们显得有些老了,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生理上。而70年代出生的老板们如果不与时俱进,恐怕也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知道,一个企业的成功,99%归功于老板;一个企业的失败,99%归咎于老板。因此,2016年,考验的一定是老板的能力和智慧。
对于肩上扛着全国数百家渠道经销商的轮胎企业老板来说,这可能是最痛苦的地方。而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人才后备力量不足也是个突出问题。有的老板没有理想的接班人,有的则找不到合适的高管,人才匮乏问题成为不少轮胎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致命伤。
2016年,或将成为中国轮胎企业最艰难的一年。危机重重的轮胎业,要努力发展,挺过去,就将会迎来一片艳阳天。
(来源轮胎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