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情报员/信息员由于不熟悉或不了解橡胶机械技术及本单位橡机产品的技术水平,从而对许多资料“视而不见”,不能从大量橡机信息中找出对本单位有用的资料,情报员仅仅起到资料保管员的作用。
二是企业领导自身不明白橡机科技情报是什么,有何作用,导致领导自身不重视科技情报,领导主要抓的是产销和经济。
三是企业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与利用技术情报之间存在距离。长期来,我国橡机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大都以实物为样本,利用科技信息经过自身努力开发成功的产品难以寻觅。我国轮胎定型硫化机及内胎接头机等橡胶机械的开发历程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在我国橡胶机械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上,还没有提出过有关理论及自行研发成功可以改变橡胶制品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的橡胶机械,相反多次错过或忽视先进橡机科技情报信息,从而与技术升级机遇擦身而过。其主要信息有:
1)1950年末和1960年初,西方国家制造压延机的企业为提高压延精度,减少原材料消耗,提出了采用滚动轴承、轴交叉机构、零间隙机构、预弯曲(预负荷)机构、辊筒中高度及β射线测厚等综合措施,这些措施的原理和效果在《Rubber World(橡胶世界)》杂志上有详细披露,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年版《橡胶工业手册第三册橡胶机械》也进行过介绍,均未引起重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技术水平的压延机一直生产到1980年。老式压延机中的滑动轴承和速比齿轮驱动,压延厚度会造成波纹形的不均匀厚度误差,辊筒仅有中高度措施不能充分解决宽度方向的压延厚度误差。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充分解决压延精度问题。
2)1970年初,Umiroyal A G Aachem开发了销钉机筒冷喂料挤出机原理,1976年生产了第一台销钉机筒冷喂料挤出机,西方橡机公司纷纷购买专利投入批量生产,产品快速推向国际市场,也进入了国内市场,才引起了国内个别单位的注意。
3)从1960年开始,密炼机向高压、快速和大功率方向发展,新技术密炼机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Farrel公司对密炼机按新系列进行了更新换代的设计。外刊《Rubber World(橡胶世界)》曾多次大篇幅地对上述密炼机新技术/新理论作过宣传介绍。而我国新技术密炼机的开发生产则始于1980年国内大量引进新技术密炼机之后。
4)英国Francis Shan公司F.Johnson先生曾撰文,对大陆橡胶公司退休董事Dr.J.Peter发明的串联式密炼机炼胶工艺做了详细介绍,并发表在1993年《Rubber World(橡胶世界)》杂志上,相应的中文译文刊登在1993年第四期《橡胶技术与装备》杂志。但国内橡机企业历经十多年竟然无反应。
5)密炼机压料装置采用液压驱动,压力大,压力稳定,提高炼胶质量。1980年,上海橡胶机械厂首先将液压驱动压料装置应用在80升密炼机上,并获好评。新技术在杂志上作宣传介绍,但无反应。直至2000年初,进口大规格密炼机采用了液压压料装置,才引起业界同仁的重视。
6)1980年初,由日本KOBE公司在青岛详细介绍过氮气硫化的特点和优点。同期,《橡胶技术与装备》刊登氮气硫化的译文。当时没有反应,时隔十多年后步入试验。
7)近十多年来,国内外资料不断介绍国际著名轮胎公司开发使用自动轮胎成型(硫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的共同特点是:流水作业、冷法炼胶、机械手/机器人操作,成型部件制备和成型作业组合在一起。成型又和硫化组合在一起。到目前为止,宣传报导的生产线有:法国米其林的C3M、意大利倍耐力的MIRS、美国固特异的IMPACT、日本普利司通的BIRD、德国大陆的MMP、英国三海的CCC及荷兰VMI每天可成型1800条轮胎的MAXX轿车子午胎成型机组等,但这些现代化生产线均未进入国际市场,自然也到不了中国市场。消息大家都知道,可是没有一个单位愿意涉足开发研究。近闻有单位正在开发自动化轮胎成型机组,期望有突破性的贡献。
对新技术信息反应迟钝,不顾投入、不顾付出难苦劳动,顾吃现成饭,将严重影响橡机科技进步。提出重视橡胶机械科技情报工作的想法是由于我国橡胶机械的开发生产又一次到了十字路口,所有引进的先进橡胶机械经过二、三十年的消化吸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从2010年开始,业内已经很少有新产品推出了。为此,当前国家提出技术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生产发展,橡胶行业今后怎么办,是等待引进国外新产品再消化吸收,还是重视科技情报工作,加强和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创造和别人不一样的更先进的橡胶机械。
引进和创新,两条腿走路,全面发展,也许能走出一条发展橡胶机械的新路。